非國語 柳宗元 閱讀試題及答案[北京2019年高考語文卷]
來源:一品高考網 發布時間:2019-06-16 07:18:19 整理:一品高考網
1,閱讀下面文言文
左氏 《國語》,其文深閎杰異,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。而其說多誣淫,不概于圣。余懼世之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,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堯、舜之道。本諸理,作《非國語》。
幽王二年,西周三川皆震。伯陽父【1】曰:“周將亡矣!夫天地之氣,不失其序,若過其序,民亂之也。陽伏而不能出,陰迫而不能蒸,于是有地震。今三川實震,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。陽失而在陰,川源必塞。源塞,國必亡。人乏財用,不亡何待?若國亡,不過十年。十年,數之紀也。夫天之所棄,不過其紀。”是歲也,三川,岐山崩。幽王乃滅,周乃東遷。
非曰:山川者,特天地之物也。陰與陽者,氣而游乎其間者也。自動自休,自峙自流,是惡乎與我謀?自斗自竭,自崩自缺,是惡乎為我設?彼固有所逼引,而認之者不塞則惑。夫釜鬲而爨者,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;畦而灌者,必沖蕩濆激以敗土石。是特老婦老圃者之為也,猶足動乎物,又況天地之無倪,陰陽之無窮,以澒洞轇轕【2】乎其中,或會或離,或吸或吹,如輪如機,其孰能知之?且曰:“源塞,國必亡。人乏財用,不亡何待?”則又吾所不識也。且所謂者天事手?抑人事乎?若曰天者,則吾既陳于前矣;人也,則乏財用而取亡者,不有他術乎?而曰是川之為尤!又曰:“天之所棄,不過其紀。”愈甚手哉!吾無取乎爾也。
(取材于柳宗元《非國語》)
注釋:【1】伯陽父:周朝大夫!2】澒洞轇轕:彌漫無際廣闊深遠。
7.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(3分)
①不概于圣 概:大略
②不得由中庸以入堯、舜之道 由:沿著
③特天地之物也 特:只是
④是惡乎與我謀 惡乎:于何、怎么會
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 糜:使……熟爛
⑥抑人事乎 抑:還是
⑦吾既陳于前矣 既:既然
⑧不有他術乎 術:途徑、原因
A.①⑦ B.②⑧ C.③⑥ D.④⑤
8.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,不正確的一項是(3分)
A.其文深閎杰異
《國語》文章深刻宏闊杰出特異
B.其說多誣淫
其中所言多是誣陷和混亂的
C.彼固有所逼引
以上事物本來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條件
D.又況天地之無倪
又何況天地廣闊無邊
9.根據文意,下列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3分)
A.柳宗元認為世人因喜好《國語》的文采而沉溺其中,模糊了是非,作此文撥亂反正。
B.伯陽父將三川震、源塞和國亡聯系在一起,是以“天人感應”的哲學思想為基礎的。
C.柳宗元以老婦烹調、老圃灌園類比,說明自然界自動自休的機理是可以被認識的。
D.此文表達了柳宗元“天人相分”、反對迷信的觀點,體現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。
10.將下面語句譯為現代漢語。(4分)
①認之者不塞則惑
②吾無取乎爾也
11. 文章第三段對伯陽父的說法進行了批駁,請具體說明該段是如何逐層展開批駁的。(6分)
2,參考答案
7.A 8.B 9.C
10.參考答案:
①認同伯陽父說法的人不是孤陌寡聞的就是糊涂的
②我對于《國話》的上述說法無所采納
1l.參考答案:
文章第三段首先批駁川震亡國說,指出自然界自動自休,與人世間的禍患沒有關系:接著批駁源塞造成財用匱乏從而導致國亡說,指出財用匱乏自有其原因,不能歸因于川震;最后批駁“天之所棄,不過其紀”說,指出此論之荒謬更甚于前者。
3,參考譯文
左氏寫的《國語》,那文章深刻宏大杰出奇異,確實是世人所深切愛好而不能自已的。且文中有很多荒誕虛浮之事,不僅限于圣人之事。我擔心世上求學之人沉溺于它的文采而淪陷于是非判斷中,因此不能由中庸之道而進入堯、舜之道。推究事理根源,創作《非國語》。
周幽王二年,西周涇、渭、洛三川之地都有地震。伯陽父說:“周朝將要滅亡了!天地間的陰陽之氣,不應該沒有秩序;如果打亂了秩序,那也是百姓使它亂的。陽氣沉伏在下,不能出來,陰氣壓迫著它使他不能上升,所以就會有地震發生。如今三川地區發生地震,是因為陽氣離開了它原來的位置,而被陰氣壓在下面了。陽氣不在上面卻處在陰氣的下面,水源就必定受阻塞。水源阻塞,國家必亡。民眾財用匱乏,這樣的話不亡國還等什么呢?如果是國亡,不會超過十年的。十年,這是規律。上天讓你亡國,你是逃脫不了這個規律的。”就在這年,涇水、渭水、洛水枯竭,岐山崩塌。周幽王滅亡,周平王將都城東遷至洛邑。
《非國語》提到:山川大地,不過是大自然的造化罷了。陰與陽,有氣在其間流動。大地上的山震動了,是大地自己在動,不跟我商量?自行爭斗,自然衰竭,自行崩塌,自然鹵,不是為我準備的?它確實有所逼迫引導,然而(像伯陽父那樣O識它的人不是無知就是糊涂。在炊器里煮飯,必定讓蒸氣涌溢來使食物碎爛;汲水灌溉田地,必定讓水流沖蕩濆激來松動土石。這些只不過是老婦烹調、老圃灌園者的作為罷了,仍然足以撼動事物,又何況天地之無邊無際,陰陽之無窮無盡,而彌漫于無際廣闊深遠之間,有時相會有時分離,有時吸有時吹,如輪如機,誰能知道這些?又說:“源頭堵塞,國家必亡。百姓財用匱管,不亡還等待什么呢?”那又是我所不了解的了。更何況涉及天事呢?或許是人事嗎?有人認為,天,那么我已經陳列在前了;人,則缺乏財用而走向滅亡,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?而認為這三川更加嚴重。又說:“上天讓你亡國,你是逃脫不了這個規律的。”更加過分了!我不同意他的看法。(譯者:尹瑞文)
相關信息
- 北京的“大”與“深” 閱讀試題及答案[北
- 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 陳與義 閱讀試題及答
- 論語・里仁 閱讀試題及答案[北
- 2019年北京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
-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 鐵凝 閱讀試題及答
- 天津的開合橋 茅以升 閱讀試題及答案[江
- 表妹 林斤瀾 閱讀試題及答案[江蘇2019年
- 2019江蘇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-真題試卷文
- 2019浙江高考語文試題難易點評:結構穩定
- 2019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:熱愛勞動,從
- 2019廣東高考語文真題試卷及答案
- 2019年天津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-真題試卷
- 2019年浙江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(真題試卷
- 2019年高考全國卷Ⅲ語文試題及答案-真題
- 2019年高考全國卷II語文試題及答案(真題
- 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語文答案
- 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語文試題及答案(word
- 2019年全國漢語卷語文作文
- 2019年北京高考語文試題難易評析
- 2019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。ǜ綒v年全
Copyright © 2006 - 2018 www.regardelamer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網版權所有 |